类别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4-10-12 23:55:51 浏览: 次
为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,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的服务功能,青岛市政府近日出台规定,到2017年底,具备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将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。这一“大礼”,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欢迎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近年来全国不少地区的中小学操场曾向社会开放,青岛市一些学校以前也向社会开放过体育设施。
2003年到2004年,青岛市市南区、市北区、原四方区教体局都曾发文,要求辖区中小学试行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甚至开放图书馆、微机教室,但开放不到半年,基于安全的原因,学校又纷纷“关门”。
“开门”缘何一波三折?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副局长孙文洁说,一是市区学校由于规划和校舍布局制约,大多数学校占地面积狭小,体育场地不足,运动区与教学区交叉较多,向社会开放存在安全隐患。二是学校体育设施是按照国家针对学生出台的标准配备,若成年人使用,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意外伤害,导致法律纠纷,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。三是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存在难以管理问题。
青岛永宁路小学校长张惠娆告诉记者,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后,曾发现花坛角落、操场经常有一些烟蒂、饮料瓶等垃圾,一些居民携带自行车及宠物进学校,这些都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。
此次青岛再次“打开校门”,其中明确规定,学校开放的体育场地设施须与教学区相对独立,或通过改造后可实现与教学区物理隔离;体育场地须安装门禁等电子智能系统;体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;厕所等公共卫生设施及视频监控设施完备;办理公众责任险。
此外,青岛各区县还创新举措,如有42所中小学向社会开放的李沧区,规定居民须免费办卡后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入校园锻炼。
“目前,全区各学校已为6万多名市民办理了健身卡。”李沧区教体局局长韩川德说,为方便市民,区教体局对申请办卡人员采取分类措施,简化办理流程,分在籍中小学生家庭运动卡和辖区居民个人运动卡两种办理方式。
许多青岛市民在为“学校开门”政策点赞后也表示,要解决开放带来的尴尬,每个市民都有责任,要从自身做起,共同维护好学校教育教学环境。